抓基层,打基础;选干部,强班子;增活力,聚民心。近年来,常宁市千余个基层党组织和3万余名党员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奏响了一曲服务科学发展的组工之歌。
夯实基础 建强堡垒
2011年初,占地面积40余亩、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环境优雅、设施齐全的常宁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建成,为常宁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了更为便利的环境。
为拓展农村基层组织活动阵地,近年来该市共筹措资金1600余万元,先后建设村级活动场所132个;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该市全面开展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活动,规范和提高了村干部待遇,对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的村支书奖励6000元;为扩大党组织覆盖面,该市开展了非公有制企业“百日百家大组建”活动,共组建党组织、工会组织、团组织、妇女组织400余个;为推进基层党务公开,该市在乡镇、村实行了“党务公开工作站、群众工作站、信访工作站”三站合一的模式,较好地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此外,为加强党群共建互促,常宁不断规范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同时注重加强团组织建设、科普创建及老干部工作。去年该市科协科普创建工作高标准完成,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老干部工作先后荣获“省老干部工作红旗单位”、“全国关工委工作先进集体”等50多项荣誉称号。
如今,市、乡工会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形成了“大组工”格局。
创新途径 贴近距离
“参加劳动、记民情日记、公开承诺”等,如今已成为常宁扎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万名干部大走访”等主题活动的有效途径。
为认真落实衡阳市委提出的“干部参加劳动锻炼”制度,该市把干部大走访和参加劳动列为干部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年底考核的重要内容,让干部在走访中搞劳动,在参加劳动中记民情,在掌握民情中解难题,一起谋策略、促发展。
宜潭乡党委书记李建龙采纳党员群众建议,积极发展壮大特色蔬菜、美国红提等产业,有力推动了该乡农村经济发展。西岭镇党委委员郭艳萍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烤烟生产。目前,她所帮扶的桐江村已发展种植烤烟面积2000亩,年产烤烟6941担,年产值625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5620元。
与此同时,该市结合“三有两评”群众工作法,开展了“群众最喜爱的干部”评选活动。这项活动既调动了党员干部为民办事的积极性,又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官岭镇竹塘村村民胡建文说,“以前总是干部管农民,现在我们有了发言权,我投谁的票,就要看他是不是为咱农民办事?”
目前,常宁市各乡镇、市直单位已建立民情台账140余册,共有2.4万余名党员和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维修塘坝、水渠860余处,新开饮用水井240口,整修道路58公里,化解矛盾纠纷620余起。
配强班子 激发活力
“刘志军284票,成功当选村主任!”在去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大学生“村官”刘志军和许桂华分别高票当选新河镇中华村村主任和大堡乡寨子村村主任,改写了常宁市“村主干”中没有大学生的历史。
“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者得利”。 在去年乡镇党委换届上,该市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激发活力、增强功能为重点,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切实把领导班子调顺、调优、调强,一大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通过换届,产生党委委员153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148名,占96.73%。
为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该市还不断将大批后备干部、新上任年轻干部安排到与群众联系紧密的岗位锻炼。目前,有240余名年轻干部被安排到群众工作部、宜阳工业园、农村社区挂职锻炼。期间,挂职干部共帮助解决各类困难1700余个,争取协调资金2000余万元。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方富贵 孙小伟 汤曦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