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创新推行“1+1联村”工作制以来,1550名联村干部带着民情日记本、联系卡,进村入户走田间,奏响一首强农惠民曲。
济民困
“感谢干部,帮我解决了大问题。”站在新建的红砖平房面前,该市官岭镇淡元村的老党员胡玉月笑容满面。而在两个月前,胡玉月老人住的土砖房四处漏风,最大的缝隙可以塞得进胳膊。
3月5日,联村的常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贺建文来村走访,当了解到胡玉月老人年近8旬,和一个瘫痪的儿子相依为命住在土砖危房的情况后,立即和村里商量,为老人建一栋新房。通过找民政局争取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发动村民捐款投劳,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为老人建造了一栋120多平米的红砖平房,还为胡玉月等困难户送去慰问金2000多元。
“1+1联村”活动开展以来,该市联村干部做到了“六必访”,即老党员必访、老干部必访、退伍军人必访、上访户必访、困难户必访、刑满释放人员必访,了解不同群体的诉求,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该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廖敏蛟联系蓬塘乡最边远的山歧村,他利用2天时间走访了全村278户农户,了解到该村有5个孤儿、14个精神病人、15个瘫痪在床的病人,内心很受触动。回来后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研究,决定从局办公经费中挤出10万元用于帮扶困难户,同时结合工作实际,为联系村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帮民富
“强化基层组织、助推农村发展、整治乡村环境、改进干部作风、增进社会和谐”是该市“1+1联村”的目标,活动要求联村干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通过提供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服务,实现村村有发展目标、致富项目。
常宁市委党校工会主席刘金星担任培元办事处莲花村联村干部,到村后,他和村“两委”在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突破口。在他的指导下,莲花村建立水果基地2个,种植脐橙和早熟蜜桔150亩;建立蔬菜基地1个;发展山地养鸡5000只。
“李主任,有件事情想请你帮忙,我们松阳村把发展油茶生产作为群众致富产业在抓,前几年共种植了300多亩油茶林。去年遭遇山火,有80多亩需要补栽,能不能帮我们解决油茶苗。” 2月26日,常宁市政府办李爱平副主任听到村支书陈昌礼反映后,立即联系林业局等部门。3月10日,价值2万元的良种油茶树苗无偿送到了松阳村。
“如今联村干部把村里事都当作自家事,过去我们怕干部,现在我们盼干部。” 官岭镇龙华村支书滕明初感慨地说。
解民忧
胜桥镇太源村存在三难:渠道被毁,春耕春灌难;拱桥损坏,村民出行难;天水田多,发展生产难。洋泉水库管理局局长谢爱平联系该村后,两次来到村里,走遍了全村每个角落。在村两委会上确定了投资30万元,维修支渠400米、整修山平塘两口、建设拱桥2座、新建灌溉水渠1500米的联村工作计划。在联村干部带动下,太源村村民纷纷投资投劳,大干水利工作。
针对过去干部驻村蹲点总是“屋檐水滴在现地方”,该市今年选派干部到村联点实行“倒挂”,200多名党政一把手联系三类村,1000多名副科级实职干部联系二类村,一般干部联系一类村。同时对联村干部是否履行工作职责、遵守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考核,进一步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
该市房产局干部徐富健怀揣民情日记本来到大堡乡培龙村,他挨家挨户征求该村党员群众对联村工作的意见,当了解到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修通断头路时,立即与镇联村干部和村两委商议,通过村民自筹7万余元,向外争取资金13万余元,帮助该村修通了一条3公里长的水泥路,并在公路两边种上松树、柏树进行绿化。
如今,联村干部进村狗不叫,出户狗相随,已成为该市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活动开展以来,乡镇联村干部每月平均10天、市直机关单位干部每月3天吃住在村。走访群众93450户,为民办实事1268件,制定发展规划1500余个,协调帮扶资金3800万元。
来源:2012年5月29日衡阳日报
作者:方富贵 吴建华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