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聋哑理发师:于无声处剪春秋
2012-07-03 09:52:16 字号:

  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用来比喻张金龙、吴顺姬夫妇,最合适不过了。桃李不言不语,靠芬芳的花朵与甜美的果实,吸引了很多人去树下赏花品果;而张金龙夫妇不言不语,是靠精湛的理发手艺与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去捧场。

  在新村路有一个“老陈理发店”,但是,店主并不老也不姓陈,之所以起这么一个店名,是为了感谢师傅老陈的手把手教授理发技艺。这个理发店是一对残疾人夫妇开的,丈夫叫张金龙,26岁,妻子叫吴顺姬,28岁。他们开理发店的目的,就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们相信,家有万金,不如一技傍身。两个有着相同遭遇的年轻人,志同道合,相依相伴,为寻找生活的出路而拜师学艺。拜资深理发师陈金保为师的是吴顺姬。

  陈金保说,当初他不愿意收这个哑巴女徒弟。担心残疾人的接受能力不强,如果她学不好则会败坏自己的名声。而吴顺姬为了学理发,曾在陈金保理发店里看了9个月,终于感动陈师傅,收她为徒,倾囊相授。张金龙之前曾跟人学过理发,有点基础。陈师傅后来干脆把他们夫妇都收为了弟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的手艺终有所成,已经能够剪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发型来。学成出师后,师傅把自己的店子以1000元的低价转让给他们夫妇,师傅的真心帮扶,他们心知肚明。为了不给师傅丢脸,他们以感恩的心态去对待顾客,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一些人成了回头老顾客,长期在他们店里理发,家住西外环的这位先生就是这店里的老顾客了。

  很多顾客当初就是怀着这种关照他们夫妇的生意这种心理进店理发的,后来,发现他们夫妇的理发手艺还真不错,就一次次地成了回头客,成了他们的老客户了。又聋又哑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客人来剪头发了,他们无法与客人交流,无奈之下,只得用写字板,靠写字来收集客人的要求,并告知实现客人要求的方式方法。一来二去,进店的顾客也适就了这种交流方式,现在,认可他们手艺与服务的人已越来越多了。他们的生意也一天天地好起来。甚至经常出现顾客排队等着理发的情形了。生意好了,收益也就自然而然的随之跟进。

  张金龙母亲说,以前他结婚以后他们挣不到钱,两个小孩要我负担,他们俩也要我负担,那确确实实很担心。自从他们学了这门手艺后,我现在还是轻松多了。

  能够真正过上平常人的生活,不再受到世俗的歧视,或许是俩夫妻最大的心愿。曾几何时,他们只能在无声的世界忍受孤苦,面对白眼。他们的苦,没人能听到,他们的悲,无处可说。他们的孩子都不能接受自己的残疾父母。孩子曾一度拒绝跟他们上街,拒绝他们上学放学的接送,拒绝他们参加学校开的家长会。

  孩子的态度让他们心碎,好在学习成绩与其他方面都还好,在家里对他们也非常不错,相处融洽,这也多少抚慰了他们的心灵创伤。顾客的赞誉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社会与家人的累赘。 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们就能全神贯注,干活特别细致认真。他们用慢工出细活,以专注赢口碑。

  为了不再让他们陷入痛苦的回忆中去,让他们本已平静的心灵蒙上阴影,我们没有追问他们的致残缘由了,他们因为相同的命运,在缘份的牵引下,走到了一起,组建了家庭,生育了儿女,报效了父母。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创了美好生活。

来源:市广电台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