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陈鸿飞 通讯员 刘明启
去过中国印山的人,给了它很多比喻。如台湾诗人洛夫,就将它称为“会酿酒的石头”。
新年第一天,记者来到位于常宁市庙前镇的中国印山。常宁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说,印山以前不叫印山,它有个“学名”叫岩背岭,当地人称之为石头山。山如其名,方圆几十里,千姿百态的岩石趴满山坡。此山为地壳运动形成,属于典型的石灰岩地形。研究价值不大,也不能耕种,长久以来,在地质学家和当地人看来,就是一座废山。
幸运的是,它遇上了常宁本土画家吴国威。
“2002年下半年,在省文代会上,年届花甲的吴国威提交了一份建议,要将这座名不见经传的石头山,用刻印的方式,为它打上文化和历史的烙印。”常宁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说,吴国威的建议以全票获得通过。不久,他趁热打铁,提交一份20万字的筹划书,计划5年内,在山上刻印4000多枚,让石头山脱胎换骨。
来到中国印山脚下,两枚印章映入眼帘,一枚是阳刻“中国印山”,另一枚是阴刻“天地人和”。
中国印山把几千年的中国玺印图案摩岩石刻于山崖上,让印章与奇石交融。目前已刻4300枚形态各异的印章图案。漫山遍野的石头上,鬼斧神工般雕刻着一枚枚朱红印章,引导记者穿越时空,沿着中国篆刻史的长河一路走去。
穿过山门,记者看到石头上刻着中国最早期的文字,是从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一些文字符号,距今已有6000多年。还有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商代的金文,这些文字如同一幅幅旧照片,引领记者触摸祖先走向文明的足迹。
“‘殷商三玺印’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现存放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常宁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说,这是我国玺印最早的实物体。
印山的印都是按照历史沿袭,分朝论代刻印展示的。一路走去,记者从殷商、战国、秦汉进入隋唐。印章发展到隋唐,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即由当权者表征权益的法物、民间百姓的凭信工具,变为一种艺术了。
据介绍,中国印山由中国书法城、中国名人名章城、中国纪念印章城组成,目前占地1500多亩。其独特的创意和文化韵味,加上秀美的景色,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鸿飞 刘明启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