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郭华 记者 谭晓波)官岭大道建设、S320线升级改造、鑫海沥青混泥土搅拌站开工……2016年以来,常宁市官岭镇着力抓好、抓实项目建设,主动对接国家政策,把握方向,争资跑项,引进落地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为做好项目的服务工作,该镇着力完善项目联系机制、要素保障机制和协调服务机制,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都明确一个专班负责,跟踪服务,通过“一个负责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村组联络员”模式,让镇负责人带队,相关国土、规划、公安等职能部门人员为成员,再选取村组有影响力的党员干部为联络员,服务于百姓和施工方,确保政策执行“零折扣”、跟踪服务“零距离”、建设环境“零干扰”。
“百姓的支持是最大的保障,满足百姓的合理诉求。”该镇在服务项目的进程中一直坚守这样的信条。凡百姓有所诉求,有所疑虑,必须认真对待,从政策层面予以解释,通过权威职能部门进行丈量和公正,在不影响设计规划、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尽量给百姓以方便,维护百姓利益;同时,组织工作队深入施工区域,实地查看现场状况,走访施工单位和周边群众,摸排各类矛盾纠纷,对梳理出的各类问题提早介入,坚持早预警、早控制、早处置,确保项目建设有条不紊进行。今年,为做好G356线升级改造的征地,因涉及8个村30个组近2万百姓,该镇全员发动,成立工作服务队,走村串户,宣传发动,跟村民讲政策、说道理,短短两天时间内,拿到道路沿线所有征地合同,道路得以顺利施工。如今,道路已经铺上沥青,原来坑洼颠簸的道路成坦途,官岭镇村民邓远辉深有感触:“原来道路坑洼开车需要18分钟的路程,现在2分钟即可,真方便。”
来源:衡阳日报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