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迹石 郭兴成摄
公元前500年,道教之祖太清圣人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云游天下,途经南方,游至常宁东山,风光旖旎,停其主峰,仙风道骨,凌风而行,青牛蹄印于石,随后老子骑牛而去,后留下传世作《道德经》,而不知其踪。然青牛所留蹄迹,形成一石穴,长2尺,宽1尺,深1寸,曰牛迹之石,有泉溢出,终年不涸,并不外溢,山民砍柴至此,趴着喝而不干,是为传奇。
东山,位于常宁市东南部,南北走向,峰峦叠嶂,长约22公里,东西宽约9公里。清顺治二年即1645年秋,且拙和尚在山中修行,问道山水,只见山中茂林修竹,流水潺潺,谷函鸟鸣,登高而望,寺庙宏伟,香火鼎盛,梵音袅袅,山石树林如佛陀,山岭如同佛祖的兵器,圣像威严,形态庄严,巍巍大势,在佛法上有“大义”;又发觉远处的高台可以用来集聚贤人,堤坝就像迎客的大堂,树林可以让人安宁快乐,没有忧愁,从世俗中解脱出来,事物“大”有用处,在本质上有“大义”;还看到山上的石头,像屏峰、云台、天鼓、眠牛、老人,像五子行孝一样形态各异,宏观壮丽,在山川地貌上有“大义”。感受此山意义深刻,内涵重大,不可估量,处处彰显着“大义”,故将此山名为“大义山”。其主峰海拔961米,因老子骑牛留迹石上,是为“牛迹石”。
圣石之美妙
远望大义山,呈龙势,毘帽峰似龙头向南昂伏,牛迹石如龙身主背,至圣寺处为龙脉尾,阳光照耀下,正欲腾飞,气势磅礴,令人心潮澎湃。
“不登牛迹石,难懂义山妙。”主峰牛迹石,千峰相拥,万景相簇,如同镶嵌的一颗璀璨明珠,瑰丽夺目。仰之逼霄,一石嵌巅,四围劈峭,宛然兀立,堪如天悬。可谓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奇景何处觅,胜地牛迹石!
身临牛迹石之巅,如在九霄,脚下绝壁千仞,危崖欲坠,周围群峰交织,幽壑纵横,俯视壮观,令人豪情万丈。牛迹石麓东,荫田、西岭、白沙镇一览无余,红土地孕育灿烂,可显勤劳东麓人开拓进取之意;牛迹石麓西,庙前、罗桥、板桥镇一线,葱茏娇翠,绿意盎然,奇美动人。伫立牛迹石远眺,极目烟峦无际处,天上人间一望中。值天朗气清,则常宁城市、耒阳、桂阳、祁东、祁阳、衡东、衡阳隐然指顾间,丘陵群山,错落有序,红色沃土,绿色海洋,百余里天然新颖山水画,尽收眼眸,令人心旷神怡。如遇有云雾又是一番景色,时而苍茫如海,时而缥缈如纱,游人迈步云中俨然人间仙境。
观日出是牛迹石一大奇观,旭日东升如锦上金盘,美不胜收。当地山民也有观日出祈福之说,祈祷好运降临,风调雨顺。据说有福气之人运气好能看到日月同辉。每到秋高气爽,农历月中下旬间,牛迹石山天一色,“常宁蓝”一览无余,烈日当空,炙热无比,皓月高悬,浮光耀金,亦可见“日月同辉”旷世奇景,令人感悟老子之博大、深厚、神奇,道法自然,顺势而行,阴阳和谐,天人合一。
牛迹石是哲学的,是诗意的,是站在诗与哲学的交接点上,因为黑夜与黎明的交界,隐藏了大量的诗与哲学;恰如在几何与代数的交界地段,潜伏了许多绝妙的高深的数学之美。飞云流雾,仙风圣气,裹足拥身,抚面沁心,山的厚重、石的仙圣与人文魅力相融合,给人以“逍遥游义山,快活似神仙”的美妙感觉。
峰坳之神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龙门岭、太岐岭、牛迹岭梯形叠起,群峰簇拥牛迹石,高峻秀美,犹如仙境,美若仙容,为洁净超凡神仙居处。
牛迹石东麓龙门岭,峰峦叠嶂,似万马奔腾。相传,齐天大圣孙悟空当差“弼马温”时,钟爱牛迹石,故常来此地放养天马,孙悟空则端坐云台,伫立石上,万千天马奔腾之景象时为当地山民之所见,不禁惊呼,把这群天马怔住,形成秀美的龙门岭。后有一龙一虎在此争夺瑶溪水源,龙腾虎跃,互不相让,斗得天昏地暗,民不聊生。齐天大圣孙悟空大怒,降龙伏虎,龙虎依溪而分,左青龙,右白虎,同饮瑶溪水,龙还膜顶牛迹石以表虔诚。这就是现在龙盘虎踞的虎形太岐岭、龙势牛迹岭的传说。
龙门岭南头,有一条卵石密布的溪床,从太岐岭漫过龙门岭,通向西岭镇青溪江。相传古时,有一神犀牛蛰伏太岐岭一东峰水家坳,一日凡心大起,冲破“滴山水”,山洪暴发,穿过龙门岭,直下青溪江,毁坏民房、良田无数。雷公电母见状,下凡降牛。犀牛见势不妙,立即随洪水潜入青溪江,游向舂陵河、湘江,躲进洞庭湖,消失无踪。当地百姓为感谢雷公电母降牛之德,在牛迹石立庙供奉,香火盛行。
龙门岭天马奔腾之神韵,更增太岐岭猛虎雄壮之气势,吸来八仙张果老伫足,演绎“坛形峰”下“夜里坳”之传奇。一日,八仙张果老巡游,见大义山好风光,闲云野鹤,俯瞰山色,忽见一书生在山坡唉声叹气,掐指一算,原来太岐岭一山坳有一大户人家,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能擒龙捉虎的猎人,二女儿嫁给了会治百病的郎中,三女儿待字闺中,却相中了一文弱书生雷文生,奈何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女母担心日后生活艰难,不同意婚事;正值端午节,雷文生又过来拜节,女母不假颜色,让他站在柴房,用一笼糍粑打发,而大女婿、二女婿高坐大堂,吃大鱼大肉;雷文生边想边叹气,溜到屋后山坡,哀叹自己不能力拔山岳。张果老便化作老翁,拿出酒坛,邀他喝酒。谁知一口下喉,他便醉倒,一觉醒来已夜晚时分,顿觉腹中空空,饥饿难耐,走进柴房一下子把一笼糍粑吃了,突感浑身力量无穷,拿起锄头,一夜就将整个山坳全部翻垦过来,种上竹子,大汗淋漓,汗水还散发酒香,滴落地上,眨眼间竹林成荫,整个山坳青翠芬芳;天亮后,女家众人起床看到整坳一夜之间翠竹成林,很是惊讶,问及缘由,便知雷文生奇遇,都跑到老翁赐酒的地方,只见老翁口吟仙曲,倒骑毛驴远去,再回头看时,喝酒的坛子已化作山坡,故名“坛形峰”。山坳因其“一夜之间翻垦种竹成林”,被称作“夜里坳”。
大义山峰峦 郭兴成摄
翻过几座峰,才过一道岭,三岭连绵,一岭更比一岭高,翻龙门岭,爬太岐岭,登牛迹岭,伫牛迹石,群峰起伏,山坳纵横,钟灵毓秀,风物独绝,颇有“泰山之雄伟、黄山之奇秀、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青城之清幽”;一步一景,一峰一秀,一峰一坳,一坳一故事,“牛迹石”“仙人研磨”“捉虎堪”“观音石”“油榨岩”等几千年神话传说赋予了山水无穷魅力,令人乐道称奇,流连忘返。
竹海之灵气
山风徐徐,流泉铿然,鸟语花香,漫山竹海,论气势,看阵仗,说意志,比坚韧,他山皆莫能比,春夏秋冬,与众不同,百里竹林遍布溪、石、桥、瀑布,绵亘蜿蜒,错落有致。竹径随处可见山泉,泉水洁凉,沁人心脾,空气中充满了新鲜竹香,令人清静自正,浸心茫茫竹海,听闻阵阵涛声,甚至可感触到百里外层叠远山,满眼绿洋,苍翠欲滴,与其说慧智通能,性灵逍遥,倒不如说物我一体,融于自然。
翠竹欲滴 郭兴成摄
相传上古时期,炎帝神农跋山涉水,尝百草,来到大义山,发现了一种特别的树,树上挂满了圆溜溜的果子,又开着清香四溢的白花,炎帝用力一咬,发现里面出现了滑溜溜的精油,于是炎帝采摘了很多,做起了榨油的实验,经过多次实验,发明了“木榨榨油法”,这种古法榨油在当地至今还有保存。随后,炎帝又见当地山民野蛮未开化,又教会了当地山民种植翠竹和粮食,男耕女织,随着粮食作物日渐丰富,炎帝又教会竹子加工和用粮食、豆类研磨。当年“仙人研磨”的磨石至今还留在牛迹岭半山腰岩洞,两块扁圆大石叠着,历经栉风沐雨一直都是白色,下盘石周围仍有一缕缕白色泥土,人们传说大义山白色土壤,就是当年炎帝研磨豆腐磨出的豆浆,而山里那一堆堆白色石头,都是当年剩下的豆腐渣。炎帝为民治病,误尝断肠草身亡,崩葬于炎陵,距此仅100余公里。
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孙帝榆罔之长子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一家将被赐雷姓后,为追寻先祖炎帝足迹,至大义山,定居牛迹石下龙门岭与太岐岭之间山麓竹林中(今西岭镇车河村),繁衍子孙,敦纯民风,言行于百里竹海,正如苏轼“宁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雷家老屋场至今仍依稀可见。据说当地人曾见“金线吊葫芦”奇观。在一个夜晚,洁白的月亮躲进了乌黑的云里,流星一颗一颗坠落在牛迹石;突然,云层中一道亮光闪过,一根金光闪闪的丝线吊着金葫芦从空中垂下来,不偏不倚落在龙门岭与太岐岭之间的山麓地,丝线上的金葫芦五彩缤纷,发出悦耳动听的乐曲。真可谓风水宝地,人杰地灵,超凡脱俗,千年楠木秀于林,万千翠竹风带香, “智者顺势而行,达者顺天而生”。
(原载2015年10月10日《湘声报》、2015年10月3日《衡阳日报》)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redcloud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