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一大早就醒了,习惯性地抱着她在门前的水泥道上散步。
突然听到邻居陈伯母的叫骂声:“格是哪家细伢子干的?被我逮到,看我不给你一巴掌!”
一向爱管闲事的我,循声就跟了过去问个究竟。陈伯母指着她房子侧边的一棵小柚子树,气愤地说:“你看你看,这棵树昨天才又长出了一枝嫩芽,昨上午我还看了还在,现在就没看到嫩芽了。肯定是昨下午那群在这里玩的小孩掐掉的。几次都这样了,你说可恼不?”
那棵柚子树不足两尺高,树顶上看不到新叶新芽,只有深绿色的老叶子,在这本应该是树木蓬勃萌发的季节,显得老气横秋。不过我还是觉得有点奇怪。按照常理,如果是人为掐断嫩枝,应该是连枝带叶一并掐去了,不可能像这样摘光叶片留下枝条。是不是被虫子吃了叶片?脑海里猛然冒出这么一个念头。于是再走近一点,用我那并不犀利的目光仔细搜寻。果然,在离那“光杆司令”不远的一片老叶子上发现了端倪——那里潜伏着一条胖乎乎的虫子,它们利用有生俱来的天然保护色,狡猾地巴在叶片上,一动也不动。再仔细一看,my god!何止一条虫子!三条!我发现了三条虫子!
我的惊叫声,唤来了陈伯母的小女儿陈丽。顺着我手指的方向,陈丽确认那真的是虫子,而且,不是三条虫子,是四条!
陈伯母有点意外,带着点疑惑,打开篱笆,走进园子仔细察看后,自我解嘲说:“你看我这是什么眼神咯!”
又想起已经退休的尹如兰老师讲过的一件事:傍晚,她准备在家门口的压水井边剖鱼。把装鱼的脸盆放下,才发现忘记拿菜板了。于是放下菜刀,返回厨房去拿。再出来的时候,鱼却不见了。看看路的两头,并不见有人经过。于是怀疑是隔壁租房的农村夫妻拿去了。只有他们才有“作案”的机会。但没有证据,也不好声张,只在心里嘀咕。天黑了,她搬出椅子到门口乘凉。总是听到压水井边的花池里发出“噗通噗通”的闷响。于是拿来电筒,一番寻找后,在花草丛中发现了一条鱼——正是之前“不翼而飞”的那条鱼。
这个世界上,每天该有多少“疑孩摘芽”、“疑邻偷鱼”的故事发生?陈伯母和尹老师算是比较“幸运”的,随后发生的一切,颠覆了她们先前所有的成见,知道其实是自己看错了、想多了。但还有多少人,常常因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因为自己的主观判断,对他人产生了某种印象,从此对一些人、对一些事心存芥蒂、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因为大多数的人在来不及弄清真相的时候,就已经给别人下评语、打上某种 “标签”了,尤其是在有利益冲突下的场合。
你曾经多少次误解了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当你要对一个人下结论的时候,不妨想想:你所看到的,是真相吗?还是你只从一个面,一个点,去观察一个人、思考一件事呢?
主观的了解观察,或许是表象,或许只是真相的冰山一角——客观地跳出成见,才有机会接近真相。
来源:
作者:詹慧群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