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
全国爱耳日
2021年3月3日
是第22次全国“爱耳日”
今年的主题是
“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那么
大家知道全国“爱耳日”的由来吗
“爱耳日”的由来
1999年,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十个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Ear Care Day)。2000年3月3日,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同时开展。
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所以3月3日这一天既是中国爱耳日又是国际爱耳日呢。
今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第8个国际“爱耳日”。
关于听力,你了解多少?
01
什么是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其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轻度:平均听阈26-40 dB HL,听悄悄话有困难
●中度:平均听阈41-60 dB HL,噪声环境下听说话有困难
●重度:平均听阈61-80 dB HL,大声说话才能听到
●极重度:平均听阈81 dB HL,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人口的5%即3.6亿人患有中度及以上听力障碍,其中儿童有3200万。听力障碍可影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妨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
02
如何早期发现儿童及青少年听力损失?
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筛查和对儿童听力及言语发育进行观察,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的重要手段。
宝宝出生三天左右,须接受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者于42天进行双耳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龄内转诊至指定的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出院前须进行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6、12、24和36月龄是儿童听力筛查重点年龄,任何时期未通过听力筛查,均应及时转诊。
如果发现孩子有拍打、抓耳部等动作,或有耳痒、耳流脓等,或对声音反应迟钝、语言发育迟缓、或青少年长期接触娱乐噪声(网吧上网,KTV唱歌等)后出现耳鸣等现象者,建议尽快到医院检查听力。
03
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中耳感染是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由于儿童独特的解剖特点,咽鼓管短平宽,细菌病毒容易侵入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可造成听力障碍,进而影响语言发育。
因此预防感冒、避免平躺喂奶或呛奶、避免随意掏耳朵、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道进水等,可减少中耳炎的发生;加强体质锻炼、减少脑膜炎及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防止儿童头部外伤,减少娱乐噪声,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也可有效预防儿童听力障碍。此外,遗传因素导致的儿童期迟发性听力损失也值得重视。
04
如何保障儿童助听器验配的效果?
助听器是一种精密的电声放大器,可以帮助听障患者听到原本听不到的声音,通过处理、放大声信号,使听障患者听到、听清声音。选配助听器是目前听障患者常用的康复手段之一。
为听障儿童选择和验配助听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包括听力测试、疾病诊断、语言能力评估、学习能力评估、助听器选择和验证、适应性训练以及康复训练等多个环节,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完成。
其中包括:耳鼻咽喉科医生、儿科医生、听力师、言语语言病理学家、康复老师,以及其他辅助人员如:家长、看护者和社会工作者等。在这个系统工作中,以听力师为中心,全体人员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听障儿童从助听器中获得最佳的助听效果。
05
人工耳蜗使用中应注意些什么?
人工耳蜗是一种人工电子装置,适用于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患者。在人工耳蜗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日常生活中要防止对耳蜗植入部位的直接撞击,头部避免外伤;及时治疗耳科和局部的感染。
2、耳蜗的言语处理器、麦克风需要防潮、防静电、防摔。电池和导线需要定期更换。体外机部分要定期清洁和保养。
3、避免接触强磁场,安检和飞机起降时应关闭言语处理器。
4、当睡觉或不需佩戴设备时,需将装置摘下放入干燥包或箱内进行储存。长期不用或电池电量耗尽时,要将电池取出。
06
目前适合0-3岁听障儿童的主要康复模式是什么?
适合于0-3岁听障儿童的康复模式之一是个别化家庭培建计划。它是一种以家庭为中心,强调家长和家庭其他成员在听障儿童自然生长环境中发挥支持、示范和强化作用,本质上追求聆听学习自然而持续地发生,关注照料者养育和听语康复细致经验技巧培建及其应用效果的有效干预模式。
07
影响集体教室声学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教室是听障儿童生活、学习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场所,但以下几种影响教室声学环境、造成听障儿童聆听困难的主要因素普遍存在:
1、距离。距离越远听得越差;
2、噪声。噪声越大,信噪比越差,难以实现精准的言语感知;
3、混响。混响时间越长,谈话声就越混沌不清;
4、噪声与混响的交互影响。混响使得噪声变得更加自然和稳态,对言语中重要的声学或语言学线索造成更大程度的掩蔽。
康复机构和学校需尽可能优化和改善集体教室声学环境,确保听障儿童聆听效果。
08
《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救助对象有哪些?如何申请救助?
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20号)。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残疾儿童监护人可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级残联组织咨询和申请。监护人也可委托他人、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等代为申请。
听力受损不仅会导致沟通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还会引起情绪压抑,甚至导致认知障碍,损害身心健康。
保护听力,人人有责
越早重视听力损失,才能够越早保护我们的听力健康,日常保护需注意以下8点:
1. 不要经常掏耳朵。
2. 远离噪音,较大的噪音会引起噪音性耳聋。
3. 戒烟忌酒,烟酒会造成耳内供血不足,诱发听力下降。
4. 慎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5. 坚持锻炼,如跑步、打太极等,增强周身血液运行,以改善内耳的营养供应。6.保持良好的情绪,勿动肝火。
7. 常做耳保健操,促进耳部血液循环,保护听力。
8. 定期检测听力,及时了解听力情况。
听力健康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幸福生活息息相关
希望大家能多加了解
提高爱耳护耳意识
让我们一起关爱听力健康
助力听觉防护
编辑:小婧
二审:娜娜 泽昌
三审:白云 刘朝文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小婧
编辑:小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