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邹兆明散文】 我的梦和追梦的我
2023-02-09 16:13:12 字号:

【邹兆明散文】 我的梦和追梦的我

人生多有梦,不在梦中醉,要在梦后求,这是我路漫漫而得之的最大感悟。

我生于1956年,以古人之见,“人到中年万事休”,而我将步入老年,休否?进否?我慎思后,决定取后者,因为我还有梦,所以正奔忙在追梦的路上。为过去失落的梦正名,把今天缤纷的梦梳理,让明日成功的梦圆就。使荒废的青春逆转,把蒸发的能量重储。

一、不孝的忤逆

我是人们数落的“文革新三届”。祖辈是中医世家,父母继承祖业在县城开中药店,悬壶济世。1972年,我作为县一中准高中毕业生,从城关镇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时我的父亲因为焦虑劳累,身患疾病,英年早逝,母亲在文革中不堪屈辱,含冤辞世。我的家则荡然无存,父母给我留下的遗产是一顶臭不堪闻的“狗崽子”帽子,就是这顶帽子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一直在混沌中度着一切都感到稀奇怪异,一切都力不从心的日子。幸好我有一个好老师,他就是当今有名的版画家吴国威。他对年少的我非常同情,常召我到县文化馆参加美术创作班学习,使我学到了绘画技艺。那时我胃口很大,国画、版画、水粉画什么都学,因此只学得了初步知识,而没有画出成果来。可是名气却大了,我插队那地方的人无不伸出拇指夸我:“小小年纪却是个画家”。于是对我刮目相看,不仅本地的还有外地的,就连人民公社机关、学校、单位,都请我去帮助书写“最高指示”。布置政治夜校,画阶级教育图片,我竟成了名振一方的“小技师”。

后来,根据上级指示,各人民公社都要配备一名文化辅导员。当时在县文化馆任馆长的吴国威老师便极力向我所插队的人民公社推荐我,可是,因家庭出身不好而遭到拒绝。一些好心的人都安慰我说:“孩子,你就别三心二意了,好好地在这里干下去吧,反正我们也不看贱你,像你这样家庭成份不好的人招工、招干、当兵、升学都没有希望。”事实即是如此,眼看着我的同龄人和同时下放的知青们一个个离开了农村走进了工厂、机关、部队、学校,我却一直固守着原有的阵地。一天,我到知青办去找领导陈述自己的观点,想让他们给我开个绿灯。那位领导也只是好言安慰我,并送我一本《中国青年》杂志,介绍我读一篇《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文章,那篇文章里说的是一个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背叛自己的家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我仔细阅读后,对“背叛”二字总是不理解,什么叫“背叛”,我翻开字典,背叛则“背离、叛变”。我心里嘀咕着: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我好好的为什么要叛变,父母亲的养育之恩不说,他们已去了另一个世界。我还要去说他们的坏话,这不就是“不孝”吗?为了找到一条出路,改变自己的命运,我怀着满腹的疑虑,还是融入到当时的潮流之中,在每次生产队、大队、公社乃至县城的忆苦思甜阶级教育会议上,我都大着胆子,昧着良心去批判我的家庭、我的祖宗、我的父母。谁知这一着真灵,命运的确有所改变。我加入了共青团,并被评定为“可教育好的子女”,还因为我能背诵《毛主席语录》600首和《老三篇》,一举成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经常到各级讲台上讲演和现场演示背语录。同时,因为我有“吹、拉、弹、唱、编”的文艺技能,公社安排我到“农业学大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去当编导,成了脱产的宣传员。从此,在我的头上显耀着一圈圈光环。然而,我的心情却更为沉重了。我总是觉得对不起生我、养我、痛我、爱我的父母。

二、不“忠”的“越轨”

当我的努力初见成效后,关心和爱恋我的人日渐多了起来。有人说:“你没了父母,城里乡里都没有家,连做饭也不会,总不能一直在公社食堂里吃大锅饭吧,不如就在这里找个乡里姑娘,成个家算了。”还有人说得更贴切:“唉,我看你已是20出头的小伙子,该是成家的时候了,你不比别的知青,他们回城去有家,有父母,你呢,回城去只有蹲街檐,还是在农村成个家吧。”更有人说话尖酸:“别看你有点小本事,现在正用你,你不看看身边那些与你一起来的知青们,一个个都进城当了工人、干部,还有人上了大学,你啊,只不过在这里摇旗呐喊而已,快找个老婆成个家,当个铁心的农民吧!”一句句忠言虽然逆耳,却刺痛了我的心扉。我思前想后,作出了最后决定,很快就与落户的那个生产队长的女儿成了婚。因为她家对我关心最多,帮助最大,我初到农村就住在他家,使我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城里“少爷”,得到安宁,得到照顾,像在慈母身边一样温暖,我怀以感恩之心成了那个生产队长的女婿。可是,这件事人民公社的领导并不支持,连结婚证也不给办,理由是未到晚婚年龄,就因为此我受到团内警告处分,无奈之下,我只好在生产队里当上个植保员。

在那无尽头的日子里,我无怨无悔地早披朝霞踏晨露,晚送红日沉西山地劳作,收入非常微薄,一个劳动日只能得到价值5分钱的报酬。生了孩子后,一家三口生活难以为继,在艰难的缺吃少穿的情况下,经朋友的指点,我买回了炭精粉和炭画纸,逢市场赶集之日,我便去设摊画像,首先是一日画3至4张,每张8角钱,我觉得收入不赖,画一张像只需5分钱的成本,费时半点钟,比在生产队里混日子强多了,于是坚持不懈,天天闯市场。我随着绘像术的提高,由照着原始照片画到直接看人画像,人们认为栩栩如生,于是前来画像的顾客蜂涌而至,使我应接不暇,常把业务接到家里开夜车,往往一天画上10张以上,与此同时,那些国营的供销社,饮食店都请我去画大幅商品广告画。就这样我竟忘记了自己的农民身份和我应该要干的农活。因此,公社的领导严肃地批评我:“这是不务正业”。“是不与贫下中农相结合好好改造自己的表现”。“是对毛主席不忠的行为。”这样一来,我又陷入了迷茫,我心里在想,“我认认真真地为人民群众画像,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为什么是不务正业?”“我已经与贫农女儿结婚生了孩子,还有什么不能结合的呢?”“我昨天还为学校画了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油彩画像,我那是怀着一颗忠心使出我最大能量在画。所以画成后受到了瞻仰人的高度赞扬,那难道还不忠吗?”我把自己的心里话跟领导们说了,让他们啼笑皆非,都摇着头说:“这小鬼既老实又天真,既聪明又傻痴。”

三、不断的收获

1978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我首次报名应试,报考的专业是美术。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的成绩都超过了录取分数线,意想不到的是,在考核考查时,却认为我不合格,其原因是已结婚,我跑去追问,他们解释说:“明文规定艺术院校必须未婚,其它院校不限,你运气不好,报错了名。”没奈何,我只好又回到了我那低矮潮湿的农家土屋,哄着那已满2岁的女儿。

1979年,全面落实知青政策,我带着我的妻子和孩子一起迁入弥泉林场。在林场我又被领导看中,没有让我去挖山,而把我留在机关当电影放映员。我便加倍努力地工作,每天爬山涉水,把电影送到深山里的村村寨寨,同时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把根深深地扎在汉瑶两族山民之中,为了让那些世世代代固守在深山老林里的人们看到电影,受到外界文明生活的影响,我坚持办好宣传墙报,并做好幻灯放映,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电影里的故事,使每部电影都能让每个观众看得懂,明其意,受教育。在山区放电影,每转一个放映点,有时得爬好几座山,走几十里路,不论春、夏、秋、冬、天晴下雨,冰天雪地,我从不间歇每一个夜晚,从不放弃每一部电影拷贝。在每一次转点途中,我总是全心全意地保护好放映机和拷贝,在关键时刻把设备看得比生命还重。1981年冬天,县里给我们安排了一部山里人祈盼已久的电影《刘三姐》,我决心放到每一个山寨,在转点途中,山路已经结冰,那天,我挑着两箱拷贝行走在山涧旁,突然,脚下一滑,身子跌倒,有一箱拷贝直向山涧滑去,我不顾一切连忙滚下去用身体阻挡下滑的拷贝,我抱着冰冷的铁盒一起翻了十多个滚,最后被涧旁的一棵大树挡住了,生命与拷贝共存。就这样风雨兼程干了两个年头,受到了汉、瑶两族人民和领导的赞扬,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多次在电影放映和幻灯宣传比赛中获奖。1982年,我放下了电影机,担任林场机关办公室秘书和财务出纳工作。就这样,我算有了一个固定的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工作之余,我又重新捧起了久违了的数、理、化教科书。当时,林场正值木材销售的黄金时期,我白天在销售点上卖树收钱,晚上坚持复习高考课程,拼搏两年后,1984年,我到县城参加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结果一举得中,幸运地考入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汉语言文学,那时,我屈指一算,自己正当而立之年,按照常理,到这个年龄已是大学毕业多年了,可我还刚成为一个初入门的大学生,然而,上大学是我从小的梦,一直在寻梦追梦的路上,有失去也有收获,我已经自立于林,我自豪地告别妻子儿女,背起行囊走上了武汉珞珈山,去圆我的美梦。

四、不懈的追求

1988年,我大学毕业了。我抛开了外界的诱惑,请求回到了我的家乡常宁。因为我的妻子和儿女还在常宁固守着我的家。常宁这块热土是我梦的源头,路的启程,与我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缘。

回到常宁受到了领导的青睐,安排在县政府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

知恩图报,我怀着感恩的心情,诚诚恳恳地工作,默默地作着贡献。除全面完成了领导交给的文字工作任务外,我坚持业余写作,向各级各类报刊投稿,用文艺作品讴歌常宁改革开放的成果。1992年,我接受了编写《常宁县政府志》的任务。单枪匹马,在各级档案馆里摘录资料35万字,走访知情人300余位,编写资料长编20万字。年底完成了30万字的《常宁县政府志》正稿,经领导集体研究后付梓出版。总耗时15个月,正式出版的志书受到各界赞许,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地方志书。此后,相继编写了《常宁招商引资集》《常宁县情简介》等资料20余万字,撰写常宁撤县设市材料10万余字。完成了每年的《常宁年鉴》政府工作篇外经外贸,招商引资等资料累计30余万字。同时,我在政务之余,8小时之外笔耕不已,把繁荣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的大梦,多年来共创作发表文艺作品300余万字,并多次获奖,2007年诗歌《六盘山畅想》获中国作家金秋笔会优秀奖;2008年,在中华名人格言征文活动中,获优胜奖,作品编入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名人格言》一书,2009年,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征文活动中,获“共和国六十年文艺创作突出贡献奖”,作品编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爱国文典》一书,2010年,在全国纪实诗歌散文大赛中,作品《老矿工》获一等奖,编入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当代纪实诗歌散文集》,201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中,获“中国爱国之星”称号,作品编入华人国际新闻出版集团出版的《情系中华》一书;同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专题征文活动中,作品获诗歌创作最佳奖。编入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颂歌献给党》一书;2012年,在全国散文奖征集活动中,作品《瑶山艄姑》获一等奖,编入《散文选刊获奖作品集》,2013年,在第一届中国散文诗歌作家神州行洞庭湖采风活动中,散文《洞庭湖畔金龙山》获优秀奖,编入《中国散文诗歌获奖作品集》。主要作品有历史专著《皇权之争》,长篇小说《青山影》、《神女村》。

生命之灵让我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情未了,梦未圆,我作为一个已退出政坛的公务员,将继续紧紧地揣住手中的笔,在圆梦的路上不断疾奔。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邹兆明

编辑:刘姝彤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