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人物传略-彭明治
2023-03-03 18:52:57 字号:

人物传略-彭明治

彭明治(1905~1993),又名彭明经、彭宪章,号课农,常宁县(今常宁市)人。1924年入黄埔军事教导队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排长。参加攻打贺胜桥、汀泗桥和围攻武昌等战役。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在沙河坝战斗中负伤后,与部队失去联系。1930年找到红3军,任政治部警卫连排长。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中央苏区后,先后任红3军直属队排长、连长、教导队队长,第19团、20团副团长,第26团代理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战斗,二万五千里长征。期间,先后任红1军团第1师3团参谋长、代团长。到达陕北后,入延安红军大学学习。西安事变发生后,他未结业即上前方,任红1师参谋长,红军改编为18集团军即八路军,他任115师343旅685团参谋长,后任团长,参加了平型关大战。1938年12月685团由山西进入山东,组成苏鲁豫支队,他任支队长,率部转战苏鲁豫皖地区,开辟苏北和鲁南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苏鲁豫支队改编为第5纵队第1支队,任支队司令员。1942年2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第1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他任旅长,转战于津浦路东、路西、淮南、淮北,发展抗日武装,粉碎日伪“扫荡”,打击国民党顽固派,领导了有名的曹甸、保安山、黄瞳庙、山子头、淮安等战役战斗。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他奉命率新四军第3师第7旅进军东北,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7旅,他任旅长,参加了秀水河子战斗和四平保卫战。同年10月,第7旅和第7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949年初,任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平津战役。后兼任北平警备区副司令,接着进军华中、华南,先后参加了宜(昌)沙(市)、衡(阳)宝(庆)、广西等战役,并兼任南宁警备区司令员、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广西人民政府委员。

1950年6月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波兰人民共和国大使。1952年5月回国后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并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曾任全国政协一、二、三、四届委员,1975年1月被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十三届、十四届特邀代表。1993年5月在北京逝世。

—— 摘自《常宁军事志》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常宁军事志

编辑:源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