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宁大力推动“湘商回归”,引导在外乡贤回乡创业,引导企业把车间设在群众“家门口”,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打通农村居民就近就业最后一公里,促进村集体增资、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金秋十月,与常宁市洋泉镇洋泉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仅一路之隔的乡村振兴车间内,二十几台专业缝纫设备整齐摆放,工人们娴熟地进行剪裁、熨烫、缝纫,伴随着缝纫机的运转声,一件件玩具被迅速加工成型。
“车间离我家很近,我在这里上班能够照看到家里的小孩,也能挣点钱维持生活。”今年51岁的搬迁户欧阳琼,丈夫去年车祸过世,家里有孩子和老人需要照顾,她想着就近有个事做,如今这个“小愿望”在家门口实现了。为方便村民舒心就近就业,该乡村车间陆续配置了空调、风扇,为所有员工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如今,已有20多名安置点居民在这里就业,实现了上班、顾家“两不误”。
“我们在这里上班是计件的,多劳多得,工作也比较弹性,也能照顾到家里。”员工张小平说道。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助农村居民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2021年,洋泉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引导在外乡贤回乡创业,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资产,建立起了乡村振兴车间——常宁市林海玩具厂,已带动附近5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我们车间根据订单需求按量生产,产品都是销往沿海各地,每月的订单能达到50万元左右。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带动附近村民就业,帮助村民增收。”常宁市林海玩具厂厂长廖秀林说道。
“我们建立‘党小组+产业+农户’发展模式,把党小组建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链上,实施产业振兴,提供就业岗位,帮助群众‘足不出户’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洋泉村党支部书记唐运生告诉记者,村里进一步强化保障支持,发动党员干部不定期走访乡村车间和就业群众,帮助解决问题矛盾和实际困难,保障村民合法权益,促进车间长效发展。
今年,常宁已建立并投入运营155个乡村振兴车间,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带动7500名群众家门口就近就业,有力促进城乡人口充分就业、村集体经济发展。
记 者:李青洪 陈瑶
通讯员:范才银
编 辑:李洋源
二 审:袁丹
三 审:刘朝文 刘阳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青洪 陈瑶 范才银
编辑:源源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