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方富贵丨洋泉湖畔福泽长
2024-12-18 10:31:16 字号:

方富贵丨洋泉湖畔福泽长

a376de6b6f824d188451b482e1d85219.jpg

刘雅宁 摄

洋泉湖畔,山水相融,景致殊胜,福泽绵长。漫步湖边,心若静水,仿若置身天湖仙境,心神清逸,福愿遂生;又似穿梭时光,可瞻千古豪杰之伟业,壮志豪情勃发。

忆往昔,此地原为洋泉小河,波光粼粼,潺潺流淌,如灵蛇蜿蜒,神韵绵绵。河中深潭,名曰“犀牛下海”,宛如璀璨明珠,嵌于如画景致间,清潭之水与历史痕印交织,绘一幅灵动绚丽之画卷。

小河东岸,峰峦巍峨,直指苍穹。山巅涌泉,名曰泉峰,俗称泉峰观,颇具传奇之韵。隋唐末际,大将军谢映登,弃官修行,云游至此。见山势青翠峻峭,犹如虎踞龙蟠,猿啼鹤唳,朝云覆顶,暮日映林。遂择山头小洞,结珈跌坐,功成羽化,遂称谢仙崖,泉峰观应运而生,驰名三湘,迄今一千四百余年矣。相传谢成仙后,护山佑民,诸如“金龙吐雾、银马驰山、九龙泉、食仙桃、仙人下棋”等神话,美妙绝伦,引得无数游客及信徒,前来观光祈福。

云拥泉峰冠 徐瑞东摄.jpg

徐瑞东 摄

明清之时,大思想家王船山,于洋泉湖畔西庄源著书讲学,饮洋泉水,沐河畔风,凡三载,成《老子衍》《黄书》。其作促使华夏民族于“炎黄子孙”旗帜下融合,激民族主义思想高涨,对湘地群杰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等影响深远,更为为辛亥革命之成功奠定坚实思想基础。王船山之存,使洋泉湖畔成精神摇篮,育后世文化沃壤,彰大义于天下。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之曾祖,常往返于塔山、黄洞、兴源等地,购“常宁木”,与山民友善,不幸病卒于山中。山民为其置棺,以木排沿河流送归湘乡老家,行至犀牛下海,触礁散架,棺沉潭底,无法打捞。

奇哉!自彼时起,湘乡曾氏家族始渐兴旺,官运亨通,似无形之力加持。人皆言此乃曾公所葬“福地”之福佑,“福地多福,天命难违。”育曾国藩之历史巨人,亦孕后来者之梦想与希望。

星曜八角亭。刘小龙 摄.jpg

刘小龙 摄

每至清明,族人挑醮粑、粽子前来祭祖,脚步坚定虔诚,似在续写家族辉煌。为铭记此福地,族人造“曾公亭”于潭畔。虽此亭清末毁,然其所载历史记忆与深厚情感,永存人心。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洋泉河筑坝拦蓄,成今之湖泊,犀牛下海亦融于湖怀。湖水如慈母,滋育土地,润泽百姓。其具供水、灌溉、防洪、发电诸功能,赋此地丰饶资源与生命力。今人于湖畔重建曾公亭,此非惟续历史人文,遂乡亲长久之愿,为历史见证。无论曾公后裔,抑或游客,皆会驻足,赏湖光山色,领略福地魅力。

“无论行至何处,记吾根在何方。”寻根问祖,乃深邃之文化体验,与祖先心灵之对话,更凝聚延续之力。于洋泉湖畔,吾等所感,非惟历史之沉淀,更有源远流长之家国情怀。福源于斯,斯于慧源,滋养灵魂,人们在追寻中,体悟福泽真义,感悟文化深邃力量,福气随来,世代相传。

洋泉湖畔,福泽之地,寻根之旅,永不停息。

3b7d63e50cca4f32878c5d628e3a7a70.jpg

郭兴成 摄


作者:方富贵

编 辑:李洋源

二 审:袁丹

三 审:刘朝文 胡敏 刘阳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新.jpg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方富贵

编辑:源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