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常宁市以系统化思维布局研学旅行,构建“本土研学+跨域研学”双轨模式,依托“机构+基地”高效联动、激活资源,近2万名学子在行走中长知识、增见闻、铸信仰,真正让研学旅行成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

立足富集的山水人文资源,常宁系统化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专业化开发研学课程、标准化打造实践基地,构建“文化探秘+红色教育+古建研学+实践体验”多维一体的立体化研学体系;依托“机构+基地”双轮驱动,实现“学游融合”精准落地,上半年累计接待本地及衡阳周边学子超1.2万人次。在衡阳市首个省级研学基地——中国印山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各地学子在5700余枚摩崖石刻与喀斯特地貌间,沉浸式体验“行走的文化课”。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杨沛然:“在印山我收获满满,既学到了中国古印文化和儒家文化,还在篝火晚会上了解了很多火焰相关的科学知识,这样的研学特别有意义。”
中国印山文化旅游区总经理易楚君:“中国印山研学基地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围绕‘德艺同厚,知行合一’的研学目标,目前开设了成长励志类、人文历史类、红色文化类等8大系课程,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跨域红色研学同样精彩纷呈。作为重点项目,2025年“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已启动,常宁市文旅公司与多所学校联动,计划分五批次组织近1万名高中及中职学子赴韶山,依托“1+3+4”课程体系实现“研”与“游”1:1深度融合。
常宁市教师进修学校督学周宏文:“这次我们组织全体高一新生去韶山举行‘我的韶山行’研学活动。目的就是借这个红色旅游胜地给高一新生,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这个传统的教育,让学生得以精神的洗礼。”

高质量研学,离不开科学保障。常宁市将研学旅行作为“大思政课”重要载体,构建“教育局统筹、学校落实、专业机构执行、多方协同保障”工作体系,筑牢安全防线。通过“系统培训+实践打磨”,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已建立起65人的专业导师团队,制定全流程课程方案保障,拥有支撑日均2000人的接待能力,确保了“学旅融合”的教育目标。目前,学生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成功打造了旅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常宁样板”。
常宁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研学部长张平:“我们建立‘学校+机构+医务人员’协同保障机制,每批配备专职安全员、带班老师和急救人员,通过行前教育、行中管控、行后评价的闭环管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成效扎实。”
展望未来,常宁将持续丰富研学课程、升级服务水平,以“研学实践教育者”定位打磨精品行程,让更多学子在行走中成长,真正使研学旅行成为铸魂育人的重要路径。
记 者:陈瑶 雷娟(实习) 徐静宜(实习)
编 辑:汪明泉
二 审:袁丹
三 审:胡敏 刘阳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常宁融媒”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瑶 雷娟(实习) 徐静宜(实习)
编辑:小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